连狙作为介于栓狙与步枪之间的战术武器,需要兼顾精准度与连续火力输出。掌握连狙的核心在于理解其弹道特性与后坐力控制机制,同时结合地形与战斗节奏进行灵活运用。连狙的选择需根据战场需求与个人操作习惯。VSS虽然自带消音和四倍镜,但子弹下坠严重且伤害偏低;Mini14后坐力小、射速稳定,适合中距离压制;SLR和SKS作为7.62口径连狙,单发伤害更高但后坐力更明显,满配后稳定性显著提升。MK14作为空投武器,兼具全自动模式与高伤害,但需配合配件降低后坐力。
枪口优先选择补偿器或消音器,前者降低后坐力,后者提升隐蔽性。弹夹必备快速扩容以提升容错率,握把推荐垂直握把或轻型握把,前者抑制垂直后坐力,后者加速准星回弹。托腮板能有效减少镜头晃动,高倍镜建议四倍或六倍镜,八倍镜仅适合单点远程目标。
预瞄时提前将准星对准敌人移动路径,首枪优先瞄准头部,后续射击根据后坐力微调压枪幅度。面对移动目标需计算提前量,100米全速奔跑的敌人通常需预留1.5个身位。射击后迅速关镜观察战场,避免被其他敌人锁定位置。优先占据斜坡、岩石或房顶等高位掩体,利用俯角扩大视野并减少暴露风险。趴姿射击可显著降低QBU等连狙的后坐力,注意周围敌情。团队作战时,连狙应配合队友火力进行交叉压制,避免与步枪近距离缠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