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期建筑布局需围绕资源强化、军事调度与防御体系展开,高级建筑数量上限为十个,需严格规划优先级。造币厂与工坊构成资源核心组合,前者稳定产出铜币用于武将招募与战法升级,后者直接提升木材、铁矿等基础资源产量,两者协同保障持续发展能力。当名声值达到较高阶段时,可逐步增加造币厂占比,工坊则在前中期资源紧张阶段发挥过渡作用,其产量增益等效于高级资源地。乐府与虎帐属于功能性军事建筑,前者缩短武将体力恢复时间提升行动频次,后者优化部队调动效率,适合频繁作战需求,但乐府需占据十级地建造,需评估获取难度。

新增的大营建筑显著改变后期作战节奏。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额外征兵队列与调动位,并大幅降低城外征兵铜币消耗。单一营帐即可解锁五个调动位置,等同于满级营帐效果,无需升级过程。大营内部三个征兵队列配合消耗削减,使部队能长期驻守前线,减少主城往返耗时,尤其适合多战线拉锯战。大营周边可快速建立连营进一步扩展功能,但连营等级存在限制。此设计实质推动战斗强度提升,加速势力对抗进程。

守备建筑是城池防御的关键支柱,但需君王殿高阶等级支撑。九宫图与八卦阵要求君王殿九级解锁,分别提升守城部队的兵刃谋略伤害与伤害减免,满级效果显著。士气坛需君王殿十级,增加部队士气上限强化持久战力。此类建筑消耗资源庞大,尤其石料需求突出,需提前储备。工程营、军机营、工事营等则提升野外设施建造上限与功能,如箭塔、拒马部署数量随工事营等级增长,直接增强战略纵深防御能力。守备升级需平衡资源投入与防御收益,优先确保核心城池抗压能力。

后期分城可提升策书容量至五十,大幅增加调度空间。策书核心用途集中于屯田快速获取资源、讨伐稳定收益及建造营帐/工事三类。需避免积压浪费,尤其在休战期或睡眠前应充分利用恢复机制。建议根据实时战况动态分配:资源紧缺时侧重屯田,战线扩展时优先营帐建造,稳定期则可投入讨伐。分城的高容量策书池为这种动态调整提供基础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