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被敌方占领后可以通过军事反攻、忠诚度压力、外交谈判或宗教文化手段重新夺回。军事手段是最直接的方式,需要组建包含近战单位和攻城器械的混合部队,优先摧毁城墙后再用近战单位完成占领。远程单位无法执行最终占领动作,必须依赖步兵类单位。若敌方防御较强,可先掠夺周边区域削弱其资源供给。
忠诚度机制是和平收复城市的关键因素。被占领城市初始忠诚度极低,可能因周边友方城市的文化压力或总督驻守而自动回归。提升忠诚度可通过派遣总督、建造纪念碑等文化设施、维持高宜居度以及确保周边城市同文明归属。若无法维持忠诚度,城市将先变为自由城市,可快速出兵占领或等待其自愿加入。宗教同化也能间接影响忠诚度,但效果较为缓慢。
外交谈判提供另一种非武力收复途径。停战协议中可要求敌方割让被占城市,但需我方处于明显优势地位。交易界面中可用资源、金币或其他城市交换被占领土,不过AI对核心城市要价通常极高。若敌方多线作战或陷入财政危机,谈判成功率会显著提升。首都城市无法通过交易获取,必须军事占领。刚夺回的城市会保留原有建筑但人口减少,需立即修复受损设施并派驻军队稳定秩序。优先建造粮仓、引水渠解决住房和食物短缺,贸易路线可加速资源输送。若该城市战略价值较低,可考虑夷为平地避免长期维护负担,但会承受外交惩罚。与其他文明保持良好关系能减少被反复争夺的风险。
宗教与文化手段作为辅助方式,需长期布局。使被占城市信仰我方宗教可降低其抵抗意愿,配合使徒的强化信仰能力效果更佳。文化胜利路径中,通过摇滚乐队等后期单位施加旅游压力,可能促使城市自愿回归。这些方法虽不直接涉及军事,但需要完整的前期宗教或文化体系支撑。军事手段见效快但消耗大,忠诚度机制适合边境拉锯战,外交谈判依赖局势把控,宗教文化则属于长期投资。多系统协同运作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,例如在军事施压的同时配合忠诚度瓦解,或在文化渗透基础上发起精准外交谈判。